
9月29日,,河南省教育廳網站以《洛陽理工學院:“四進四講”宣講活動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為題報道我校黨史學習教育特色工作。
報道鏈接:
河南省教育廳:http://jyt.henan.gov.cn/2021/09-29/2321118.html
報道原文:
洛陽理工學院:“四進四講”宣講活動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洛陽理工學院確?!耙?guī)定動作”規(guī)范到位,“自選動作”創(chuàng)新生動,,通過形式多樣,、內容鮮活的“四進四講”黨史學習教育宣講活動讓黨史學習教育“有聲有色”,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在百年黨史中汲取奮斗力量,。
一,、領導干部進基層帶頭宣講
為進一步學深講透百年黨史,充分發(fā)揮“關鍵少數(shù)”帶動“絕大多數(shù)”的示范效應,,努力提升全校黨員干部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不竭動力,洛陽理工學院舉辦以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讀書班、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研討會等多種形式,,舉行了8次集中學習,、研討,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重要講話精神,,謀細謀深貫徹落實具體措施,。
洛陽理工學院制定下發(fā)《洛陽理工學院黨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和《洛陽理工學院“永遠跟黨走 奮斗新征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活動方案》。校領導班子成員帶頭示范,,深入基層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黨課,,學校領導以“思政課領航講壇”為載體,深入師生員工帶頭進行黨史學習教育宣講,。今年上半年,,宣講團團長、黨委書記陳巖深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班級團支部等單位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宣講團副團長、校長張銳深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智能制造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會計學院,,宜陽縣韓城鎮(zhèn)五岳溝村,,結合單位實際進行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其他校領導分別深入聯(lián)系單位,,今年3月至9月為全校師生作黨史學習教育宣講20余場,。
把黨史宣講融入到調研走訪和日常工作中,,打通理論宣講的“每一公里”,使學校廣大師生更好地從黨的百年偉大征程中接受精神洗禮,、汲取歷史智慧,、凝聚奮進力量,真正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推進全校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走活,。
二、校外導師宣講團進講堂精準宣講
充分挖掘用好黨政領導,、校企合作導師,、優(yōu)秀校友等資源,組成校外導師宣講團,,邀請省司法廳黨委書記趙會生到校宣講洛陽市制造業(yè)歷史,,促進學校發(fā)展與地方經濟發(fā)展同頻共振;中國洛陽浮法玻璃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志銘以《學黨史 跟黨走 開新局》為題宣講,,介紹建材行業(yè)黨建特色和高質量黨建帶動企業(yè)扭虧為盈的先進事跡;河南省鄉(xiāng)村振興局副局長李長法以《脫貧攻堅與鄉(xiāng)村振興》進行宣講,,助推學校進一步夯實結對幫扶宜陽縣和定點扶貧村五岳溝村的鄉(xiāng)村振興工作,。這些專題集中輔導授課,搭建了黨史知識宣講的“加油站”,,通過專家對黨史的準確解讀,,為廣大黨員干部生動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
三,、宣講團骨干進網絡全覆蓋宣講
洛陽理工學院各院部各單位結合實際,,開展了各具特色的主題教育活動。經濟與管理學院組織開展“青春向黨 薪火相傳——三個一百致敬百年”主題活動,;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開展書寫“跨越時空的100封信”主題活動,;藝術設計學院開展“百幅作品頌黨恩”百幅海報創(chuàng)作等各具特色的實踐活動,將講道理,、講史實,、講故事結合起來,通過“會場+現(xiàn)場”方式,,形成向黨史學習的“強磁場”,,引導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師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
在持續(xù)開展線下活動的同時,洛陽理工學院積極鋪建黨史學習教育“高速路”,,利用“三微五陣地”線上理論宣傳矩陣,,在慶祝建黨100周年之際,組織宣講團成員集體攻關,,歷時三個月推出《百年黨史年份記憶》百集微黨課,,從1921年建黨開始,每個年份1集,,講述這一年份的重大黨史事件,,時長4-5分鐘,讓黨史學習教育觸手可及,,非常適合青年大學生“碎片化”學習的習慣,,受到了廣大學生的廣泛關注。
四,、“青馬學員”進紅色場館現(xiàn)場宣講
為了用活用好洛陽市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由學校理論學習型社團——馬列讀書會成員代表組成的“大學生骨干宣講團”與洛陽市紅色教育基地——八路軍駐洛辦事處合作,,推出洛八辦紅色沉浸式宣講教育,,通過發(fā)掘原八路軍駐洛辦事處黨支部書記李泮溪紅色事跡為切入點,進行紅色題材劇目創(chuàng)作,,由“大學生骨干宣講團”成員在洛八辦紅色教育基地進行實地演出,,也是青年大學生學習黨史的一種創(chuàng)新模式,。
這種沉浸式的現(xiàn)場宣講,,以更加鮮活的視角傳遞紅色精神,瞄準青年學生的“共鳴點”,,激發(fā)了他們?yōu)橹腥A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斗的內生動力,,也讓參觀的民眾沉浸到這種新型的黨史學習教育方式中。
(撰稿人:曹相智 李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