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端午節(jié)前夕,,山西爆出動輒上萬元的天價粽子,,令人瞠目,由此也激發(fā)了一場關于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大討論,。的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推動了民族文化復興的浪潮,,傳統(tǒng)文化消費市場也隨之水漲船高,。但是,我們不能以此來評判和衡量一個民族文化符號,、一個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在今天的價值和意義,。以端午節(jié)為例,我們不能因為一只天價粽子被生產出來,,并且賣得不錯就判定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時代內涵,,而應該使端午節(jié)的真正情懷回歸汨羅江畔,使更多的人明白我們端午節(jié)的本質和內核,。
端午節(jié),,最純粹的衷心在于紀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信而被疑,,忠而被謗,。公元前278年,眼看著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心如刀割,。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而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則來源于人們對屈原的緬懷和憑吊,。傳說屈原死后,為了不使他的尸體受到傷害,,漁夫們便將包好的米飯團丟進水里喂魚,,同時老醫(yī)師們也將炮制好的雄黃酒倒入滾滾江水,以求藥暈蛟龍水獸,。
其實,,紀念屈原我們是要紀念一種精神,一種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清初思想家顧炎武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主張,正是對屈原這樣一種情懷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是的,,每個人的存在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完全獨立無所依附的,對于公民來說,,我們所能最大限度依靠的就是我們的家國,。我們在這種依附之下享受著各種權利和自由,自然而然地也應該對她懷有責任和義務,。而這份責任和義務,,就是我們每一個以共和國名義連結起來的集體中的個人,要以屈原之愛,、屈原之情來擁抱,、愛護這個集體,不使她走向沉淪,、不使她受到侵害,,不使她遭到任何污蔑和羞辱。因為,千百年來,,我們的祖祖輩輩們總結和流傳著這樣一個道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因此,,我們之所以在兩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懷念屈原,,紀念并且呼喚屈原,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忘懷他那份對祖國“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熱忱和赤子之心,。
但是,,我們紀念屈原,不能流于表面,,不能在表面附加品被剝離之前盲目追捧,,不能讓商業(yè)借英雄和情懷的名義綁架我們的錢包,不能讓天價“粽子”添堵端午節(jié),,不能讓一個本屬于緬懷和祭奠的日子只剩下單調的放松和慶祝,,更不能讓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變成私相授受、丑陋滋長的土壤,。我們是時代的新人,應該具備應有的理性和認知,,在祖輩們的肩膀上看見更遠的未來,,而不是流蕩在浮華的泡沫里麻醉自己,成為一個數典忘祖,,冷落民族英雄的廢人,。
我們必須有所敬仰,有所崇拜,。
2016年端午節(jié)到了,,讓我們的思緒在糯米粽的清香里,跟隨行吟江畔的詩人一起感受那份鄉(xiāng)土的厚重,,那份虔誠的靈魂,,和源遠流長的精神傳承。而這,,才是我們端午節(jié)的正真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