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教學團隊簡介
大學英語教學團隊是為了適應新形式下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要求,,滿足大學英語教學深入改革和實施的需求,在大學英語的教學和研究中,,逐步形成的教學與科研隊伍,。以大學英語教研室為建設單位,,以大學英語本科教學為建設平臺,,高效率,、高質量地開展課程建設和科學研究,,并于2013年9月被遴選為洛陽理工學院院級教學團隊進行建設,。
團隊共有成員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講師3人,。獲得碩士學位7人,45歲以上2人,,35-45歲6人,,35歲以下2人,,是一支學歷結構、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都較為合理,,教學經驗豐富,,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教學隊伍。
一,、團隊負責人情況
姓 名 |
段奡卉 |
出生年月 |
1963.05 |
參加工作時間 |
1986.07 |
政治面貌 |
黨員 |
民 族 |
漢族 |
性 別 |
女 |
最終學歷 |
學士 |
授予單位 |
鄭州大學 |
授予時間 |
1986.06 |
高校教齡 |
16 |
專業(yè)技術職務 |
教授 |
行政職務 |
系主任 |
擔任課程 |
大學英語,、英語視聽說、口語等 |
||||
起止時間 |
2008.9-2014.1 |
總學時 |
748學時 |
||
獲獎情況 |
|||||
1. 2011.9項目:基于"任務誘導型投入構念"的英語影視教學研究,,獲省教育廳教育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2. 2011.5 論文:關聯(lián)理論視角下漢詩英譯的認知推理過程探析,獲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3. 2011.9項目:利用英語影視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獲省教育廳教育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4. 2010.5論文: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師反饋對英語自主學習的作用研究,,獲省教育廳優(yōu)秀教育成果二等獎,。 |
|||||
主要學習、工作簡歷 |
|||||
起止時間 |
學習工作單位 |
所學專業(yè)/從事學科領域 |
|||
2001.08-2003.08 |
河南大學研究生課程班進修 |
英語 |
|||
1982.09-1986.06 |
鄭州大學外語系 |
英語 |
|||
1997.09-至今 |
洛陽理工學院外語系 |
英語教學 |
二,、團隊成員情況
姓 名 |
馬靜 |
年 齡 |
49 |
參加工作時間 |
1985.8 |
最終學歷(學位) |
本科(學士) |
專 業(yè) |
英語 |
高校教齡 |
28年 |
所在院系 |
外語系 |
職 稱 |
副教授 |
職 務 |
副主任 |
承擔課程 |
大學英語 |
起止時間 |
2008.3-2014.1 |
總學時 |
202 |
姓 名 |
易明 |
年 齡 |
37 |
參加工作時間 |
1997.7 |
最終學歷(學位) |
本科(碩士) |
專 業(yè) |
英語語言文學 |
高校教齡 |
15年 |
所在院系 |
外語系 |
職 稱 |
副教授 |
職 務 |
教學秘書 |
承擔課程 |
大學英語 |
起止時間 |
2008.3-2014.1 |
總學時 |
2148 |
姓 名 |
寧東興 |
年 齡 |
43 |
參加工作時間 |
1994.7 |
最終學歷(學位) |
本科(碩士) |
專 業(yè) |
英語語言文學 |
高校教齡 |
20年 |
所在院系 |
外語系 |
職 稱 |
副教授 |
職 務 |
大學英語教研二室主任 |
承擔課程 |
大學英語 |
起止時間 |
2008.3-2014.1 |
總學時 |
2171 |
姓 名 |
張繼紅 |
年 齡 |
39 |
參加工作時間 |
1996.7 |
最終學歷(學位) |
研究生(碩士) |
專 業(yè) |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
高校教齡 |
5年 |
所在院系 |
外語系 |
職 稱 |
講師 |
職 務 |
大學英語教研一室主任 |
承擔課程 |
大學英語 |
起止時間 |
2008.3-2014.1 |
總學時 |
1771 |
姓 名 |
李培紅 |
年 齡 |
45 |
參加工作時間 |
1993.7 |
最終學歷(學位) |
本科(碩士) |
專 業(yè) |
英語語言文化 |
高校教齡 |
20年 |
所在院系 |
外語系 |
職 稱 |
副教授 |
職 務 |
大學英語教研二室副主任 |
承擔課程 |
大學英語 |
起止時間 |
2008.3-2014.1 |
總學時 |
2083 |
姓 名 |
李靜 |
年 齡 |
45 |
參加工作時間 |
1989.7 |
最終學歷(學位) |
本科(碩士) |
專 業(yè) |
英語語言文學 |
高校教齡 |
17年 |
所在院系 |
外語系 |
職 稱 |
副教授 |
職 務 |
|
承擔課程 |
大學英語 |
起止時間 |
2008.3-2014.1 |
總學時 |
2520 |
姓 名 |
韓小聰 |
年 齡 |
38 |
參加工作時間 |
1997.7 |
最終學歷(學位) |
本科(碩士) |
專 業(yè) |
英語言文學 |
高校教齡 |
15年 |
所在院系 |
外語系 |
職 稱 |
副教授 |
職 務 |
|
承擔課程 |
大學英語 |
起止時間 |
2008.3-2014.1 |
總學時 |
3391 |
姓 名 |
趙娜娜 |
年 齡 |
30 |
參加工作時間 |
2003.6 |
最終學歷(學位) |
本科(學士) |
專 業(yè) |
英語 |
高校教齡 |
9年 |
所在院系 |
外語系 |
職 稱 |
講 師 |
職 務 |
大學英語教研一室副主任 |
承擔課程 |
大學英語 |
起止時間 |
2008.3-2014.1 |
總學時 |
1723 |
姓 名 |
裴燕萍 |
年 齡 |
32 |
參加工作時間 |
2002.7 |
最終學歷(學位) |
本科(碩士)) |
專 業(yè) |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
高校教齡 |
10年 |
所在院系 |
外語系 |
職 稱 |
講 師 |
職 務 |
|
承擔課程 |
大學英語 |
起止時間 |
2008.3-2014.1 |
總學時 |
2371 |
三,、團隊建設情況
大學英語教學團隊是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學隊伍,團隊的發(fā)展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自2008年以來,,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與建設成果,。在課程建設方面,建立以《大學英語(讀寫課程)》精品課為核心,,《大學英語綜合教程》和《大學英語視聽說》網絡課程為輔助的課程體系,09年啟動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和網絡自主學習,,構建了以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為主,,強化學生應用能力的應用型課程體系;在教學科研方面,,團隊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5項,,其中省部級項目5項。出版《商務英語泛聽》,、《實用英語寫作》等教材7部,,其中國家規(guī)劃教材3部;在全國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46多篇論文,,其中外語類核心2篇,,CSSCI 4篇,,中文核心論文15篇。獲得省社科規(guī)劃二等獎一次,。該團隊具有很強的教學和科研能力,,將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的能力尤為突出,部分研究內容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由于教學研究成果顯著,,受到各級各類地廳級教學成果獎勵共計13項,近兩年,,該團隊成員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獲一等獎5名,二三等獎十余名,;在首屆國際英語大賽"文化交流大使"選拔賽中,,有2名同學分別獲得一、二等獎,;另有1名同學獲"外研社杯"英語演講大賽河南省三等獎,。
四、團隊的教改實施情況
教學團隊結合我院大學英語(本科)的實際情況和改革方向,,按計劃,、分階段、有條不紊地實施和全面展開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改革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模式,、教學評估體系以及教學條件等幾個方面進行,,改革的規(guī)模已經從最初的3個系擴大到全校所有的12個本科系部,教學改革初見成效,。
1)轉變教學目標,。轉變傳統(tǒng)的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閱讀能力的教學目標,樹立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譯語言技能協(xié)調發(fā)展,,全面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我們制訂了符合我校生源、師資力量,、辦學條件等實際情況的教學大綱,,要求學生經過兩年的大學英語學習,達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所描述的一般要求,,部分學生達到較高要求,。
2)更新教學模式,。本著"應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的方向發(fā)展",,注重英語教學實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在技術上能夠實現(xiàn),,并且便于操作;能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在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同時,,也充分考慮并吸收現(xiàn)有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的原則,創(chuàng)建教師面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大班授課與小班輔導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的綜合教學模式。
3)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倡導教師將根據(jù)學生實際水平和教材內容,圍繞提高學生運用語言能力這一目的,,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大學英語教學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鼓勵教師采用傳統(tǒng)教學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同時,,鼓勵教師利用學習平臺,將課件等資源上網交流,,使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打破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
4)完善評價體系,。建立教學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評估體系。形成性評估主要包括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課堂學習任務完成情況,、課堂積極參與活動的程度和出勤率等),、作業(yè)完成情況、網上自主學習等情況的評價,,實現(xiàn)對教學過程的監(jiān)控;終結性評估運用期末英語課程考試和水平考試評價學生包括讀寫譯和視聽說等各項能力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5)教學評估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2:8"的評估方式,,采用"3:1:6"的評估方法,即形成性評估占大學英語總成績的30%,,終結性評估包括期末考試和口語考試,,分別占總成績的60%和10%,。加大了自主學習評估的比重,增加了口語測試的內容,,把各類分數(shù)進行適當分配,,避免了期末一次考試定終身的結果。
6)加強師資培訓和教學條件,。先后派了20人次去山東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施地較好的學校培訓和學習,;同時先后3次對教師進行多媒體及教學平臺使用進行了集中培訓,。
7)加強資源建設與網絡建設.我校外語系有50多位教師在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為了更好地集中優(yōu)勢資源,,實現(xiàn)資源共享,,我們分別在建設了大學英語精品課程(2009年)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網絡課程(2010年)和大學英語視聽說網絡課程(2011年)。精品課程和網絡課程的建設有力推動了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教師能夠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一套先進可行的教學方法,。大學英語教學團長不斷開拓進取,,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力爭在教學管理,、教學條件和教學質量上把大學英語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